凌晨三点,太行山脉的一股股寒风裹挟着煤屑穿过钢轨间隙,吹打在朔黄铁路西柏坡车辆车间作业场,工长史红召手中的检车灯划破浓墨般的夜色。作为这条“西煤东运”大动脉的守夜人,他带领着班组员工正在为即将启程的回空列车进行“全身体检”。每列长达一公里的钢铁巨龙,要在40分钟内完成360度无死角检查,这是朔黄线上最严苛的人工始发作业的“急诊科”,是钢与铁的对话者!
只见检车员们如同行走的听诊器,他们与钢铁的对话从指尖开始。虽已是雨水节气,但在寒夜里气温仍在零下七八度,检车员李腾飞的钢质检车锤敲击着走行部轮对,车轮音色清亮如编钟的是正常状态,沉闷如破锣的必有问题,犀利的眼神随着检车灯光不停的转换着角度,不放过车轮上任何细小的黑线。年龄最小的薛云龙正在车底匍匐前行,他的瞳孔里倒映着密密麻麻的制动管路,任何0.5毫米的裂纹都逃不过那双被煤灰浸染的眼睛。
西柏坡车辆车间日均检车量达20列左右,每个作业班次人均行走三万余步,行走约十多公里,弯腰蹲起两千余次。但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检车员们用体温焐热的智能检测仪,是安全记录牌上不断刷新的“零故障”天数,是工装口袋里永远备着的手电筒——这些平均年龄在32岁的“车辆医生”们,早已把心脏跳动调频至与列车同频。
当朝阳染红太行山巅,一列列满载乌金的列车鸣笛启程。检车员们褪去浸透汗水的荧光背心,他们的背影融入铁道线上蒸腾的晨雾。在朔黄铁路598公里的钢铁动脉上,这样的守夜故事每天都在续写,如同永不停歇的车轮,碾过星辰,驶向黎明。
上一条:《写给春天的诗》
下一条:绽放于春风中的光辉篇章